【八闽文物】福建省不可移动文物选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三)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6-20 16:58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长汀县和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包括福建省的永定伯公凹交通站旧址、永定孟良公祠交通站旧址、长汀春生公祠交通站旧址和广东省的汕头华富电料行秘密交通站旧址。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之伯公凹交通站主体建筑(永定区文物局 供图)

伯公凹交通站旧址位于永定区城郊桃坑村,为交通线入闽第一站。旧址系土木结构,主楼为凹字形二层土楼,旁边包括独立的一层小土楼。旧址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建筑面积142平方米。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之春生公祠内门楼(长汀县文物保护中心 供图)

孟良公祠交通站旧址位于永定区合溪乡溪南村外石塘,地处闽西交通大站虎岗前往上杭、汀州的要道,起中转作用。旧址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4平方米。

春生公祠交通站旧址位于长汀县涂坊镇赖坊村竹头子下6号,地处交通线长汀与上杭的交接点,起中转作用。旧址坐东南朝西北,客家传统府第式建筑,占地面积1427平方米,建筑面积1165平方米。

1930年,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上杭、长汀到达江西瑞金的交通线。依托这条秘密交通线,我党在此后五年中陆续护送了周恩来等200多名领导干部到苏区工作,输送了数千吨的紧缺物资,传送了大量中央和地方党委文件、情报,出色完成了党中央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战略转移任务,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这条秘密交通线被誉为中国革命事业的“生命线”。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真实地保存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与中央苏区联络的唯一秘密通道的历史信息,对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奋斗历程、中国革命隐蔽战线的特殊斗争样式和秘密交通线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等革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

 

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会议室(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 供图)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 供图)

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包括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和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位于建宁县濉城镇北1.5千米外的溪口街,原为天主教堂,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两层楼房,建筑面积245平方米,呈“凸”字形,凸出部为教堂钟楼。后部为礼拜堂,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内有阁楼式厢房一间,耳房两间。1931年5月31日,红一方面军攻克建宁,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总司令部、总前委进驻于此。毛泽东、朱德多次在此主持召开总前委重要会议。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建宁县濉城镇荷花宾馆内,原为旧县衙后院,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座带回廊的两层木结构白灰墙的楼房,又称“白楼”,建筑面积为404平方米。1932年10月18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攻克建宁,使黎川、泰宁、建宁与赣东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周恩来率领总政治部进驻于此,直至1934年初进驻瑞金。

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革命旧址,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芝山南麓,含芝山红楼、东路军司令部旧址、东路军政治部旧址三处共四幢建筑。

芝山红楼(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 供图)

芝山红楼为三层砖石结构楼房,底层为地下室,墙体条石垒砌,二、三层用红砖砌墙,故有“红楼”之称,占地704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1932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时,在此居住并在楼上阳台多次召开师长以上干部会议。

东路军司令部旧址(即现市政府2号楼和3号楼)原为双层砖石结构楼房,后增建一层,以花岗岩条石筑墙裙,红砖砌墙,波形瓦覆屋面,建筑面积2174平方米。1932年,东路军攻克漳州后司令部设此,时任东路军总指挥和红一军团总指挥的林彪、政委聂荣臻等红军将领在此工作。

东路军政治部旧址(即市政府6号楼)为双层砖石结构楼房,山墙用红砖垒砌,屋面覆波形瓦,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1932年,东路军攻克漳州后设政治部于此,时任东路军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等红军将领在此工作。

攻克漳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集中兵力外线作战、攻打中等城市的一次成功战例,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