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物】福建省不可移动文物选介·古墓葬篇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5-04-03 15:57

闽王王审知墓

王审知墓碑(福州市文物局 供图)

王审知墓(福州市文物局 供图)

闽王王审知墓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斗顶山南麓,森林公园大门对面300米处。该墓内葬有王审知及夫人任氏。坐北向南,平面呈钟形,砖石结构,三层墓埕。面宽27米,深31米。最高层墓埕中并列两个封土堆(宝顶),石砌勒脚,上叠以砖,内实杂土,平顶,高2.8米,长11.1米,前宽4.9米,尾部收敛为弧形,两宝顶间隔2.03米。墓室建在各自宝顶下方,石构,券顶,进深7.26米,宽2.52米,高2.96米,用方整条石叠砌封门。东为王审知,西为其妻任内明墓室。两墓室前均有斜坡墓道,长8.8米,宽2.52米,坡度5度。沿两墓道两侧与墓室之间各有一条宽、深约0.2米的石砌排水沟,自北而南通向墓坪边沿。墓埕前方正中有一条长63米、宽3.7米的石铺墓道。封土后有弧形挡土墙,基座用条石叠砌,上砌砖以防坡土滑落。山坡上方竖有一块高2.87米、宽0.94米、厚0.2米的墓碑。碑额琢有双龙戏珠浮雕,碑面正中楷书“唐闽忠懿王墓”。右镌“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季春吉旦”,左刻“福建都运使司副使前兵科给事中裔孙亮重立”,字径分别为0.35米和0.12米。王审知夫妇原葬于凤池山,长兴三年(932年)迁葬于莲花峰下,建莲花、永兴二寺,招8名僧人守冢。明宣德四年(1429年),墓被30名屯军盗掘,出土王审知像、玉带,玻璃碗等器物。万历三十年(1602年)裔孙王亮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对王审知墓多次修缮。该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墓

朱熹墓(建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供图)

朱熹墓位于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九峰村后塘自然村。墓为凤字形,为朱熹偕夫人刘氏合葬墓。墓前立石供桌一张、石望柱一对、石香炉一只,面积约200平方米;墓后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立“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碑一方,高约2米。墓道碑亭内立清代墓道碑一方,碑高3.3米,中间刻书:“宋徽国公文公朱子墓道”,上款为:“道光戊申孟冬”,下款为:“资政大夫升学使者彭蕴章敬题”。

朱熹(1130—1200年),字仲晦、元晦,号晦庵,谥号文公,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墓不仅是海内外朱子后裔膜拜之地,也是“朱子学”研究者的朝拜之地,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

 

郑成功墓

郑成功墓(泉州市文物局 供图)

郑成功墓位于南安市水头镇康店村覆船山南麓。郑成功(1624—1662年),因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并开发台湾而闻名于世,1662年病逝于台湾,葬台南洲仔尾,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归葬南安郑氏祖茔,随同归葬的还有其妻董氏,其子郑经和媳唐氏灵柩。

墓域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为家族合葬墓,内分三排九室,前排中室为郑经墓室,二排中室为郑成功墓室。墓前有夹杆石九对,八角形石质华表一对。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