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足迹,这些足迹在述说着福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1929年3月,红四军挺进闽西,攻占长汀,成立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在长汀进行了17天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写到:
长汀果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3月20日毛泽东在长汀辛耕别墅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闽西赣南二十余县苏维埃政权割据的伟大战略计划,第一次描绘了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宏伟蓝图。福建是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6月闽西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四军的发展壮大,解决红军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1929年10月陈毅从上海带回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史称“九月来信”,“9月来信”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29年12月3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三省会剿”,金汉鼎师由赣入闽,为避免与该敌作战,朱德、毛泽东、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离开长汀,开赴连城新泉与第四纵队会合,在新泉进行了十多天的政治和军事整训,为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2月28日—29日,红四军在上杭古田镇曙光小学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会议通过《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直指军内的种种旧军队积习,解决了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建设党、如何建设军队的问题,使红军成为党的军队和人民的军队,从此有了“根”和“魂”。福建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地方。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上杭古田赖坊写下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论证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从理论上系统地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至此,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正式形成。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工农红色政权的建立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与福建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1929年7月,毛泽东在上杭蛟洋指导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中共闽西特委,通过了多项决议,制定了“坚决地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奋斗”的总路线。闽西各地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斗争,在短短的时间里先后建立了4个县50多个区400多个乡的红色政权。1929年9月21日,朱德率领红四军和闽西地方武装一举攻克上杭城,歼敌千余,缴枪千支。10月11日恰逢重阳节,毛泽东在上杭临江楼填词一首《采桑子·重阳》。1930年3月8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在龙岩城成立,标志着闽西革命根据地形成。
闽西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隐蔽战斗在福州、厦门、漳州等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地下组织和广大党团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利用一切合法形式,领导开展工人、学生运动。厦门是福建白区革命运动最活跃的城市,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组织了著名的厦门劫狱。劫狱特务队11人仅用10分钟,就成功救出40多名被捕同志,自己无一伤亡,厦门的“五·二五”破狱的重大胜利,震惊全国。在革命形势向好的情况下,闽粤赣省委和闽西苏维埃政府为了贯彻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各项政策法令,以适应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以后的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与发展的形势,决定召开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1932年3月18日大会在汀州试院召开并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从此闽西苏区进入强盛与发展时期。
福建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地。毛泽东把总结出的由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应用于赣南和闽西,建立了中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福建的崇山峻岭中隐藏着一条打不垮摧不烂的秘密交通线,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开辟于1930年,由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进入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最后到达江西瑞金。这条交通线持续畅通长达5年之久,像一条流动不止的血脉,为敌占区向根据地传递重要文件、信件和情报资料,输送经费和各种物资,并护送200多位党的重要领导干部,进入中央苏区。这条秘密交通线成为苏维埃血脉,为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福建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建政的实践基地,是中央苏区土地革命、法治建设、红色金融的摇篮,创造了“全国苏区模范乡”“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中央苏区乌克兰”等先进典型,为苏区建设树立了榜样。1930年11月7日,在龙岩成立以闽西苏维埃政府为主导,由广大工农大众参与的中央苏区第一个股份制银行——闽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成立后,为整顿金融、恢复生产、发展贸易,进行了艰巨复杂的斗争。发行了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内流通的纸币,票面额有一角、五角、一元3种。苏币发行后,禁止伪币、劣币在市场上流通。工农银行对活跃根据地经济,发展生产,改善军民生活,支持革命战争,巩固工农民主政权,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作为中华苏维埃银行的前身,作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上杭才溪是中央苏区的模范区、模范乡。1933年冬,为总结和推广才溪人民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典型经验,毛泽东来到才溪,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才溪乡调查》从民主建政的模范、干部优良作风的模范、经济建设的模范、扩红支前的模范、妇女工作的模范、文化教育的模范等方面介绍并总结了才溪之所以成为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模范乡的典型经验。为表彰才溪的光荣业绩,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拨款建立了光荣亭。红色政权的不断发展让国民党当局坐立不安,从1930年12月开始国民党先后对中央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前四次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1932年4月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取得重大胜利,还缴获飞机两架,补充了给养,红军乘胜攻取了石码、漳浦等地。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趁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部署未完成之际,红一方面军攻克了建宁、黎川、泰宁,恢复、巩固了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和连结闽浙赣苏区的交通枢纽的建黎泰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福建的中央红军分别从长汀、宁化等地出发,踏上了充满艰险的漫漫长征路。松毛岭激战、血战湘江中,福建儿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央红军长征后,坚守福建苏区的红军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国民党军队惨无人道的“清剿”中,许多著名的革命志士如何叔衡、瞿秋白等牺牲在福建境内。福建地方党组织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在和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艰难开辟了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闽赣边6个游击区,占南方8省15个游击区的三分之一强,保持了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福建各游击区党组织根据中央指示,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和谈,积极推动国共二次合作在福建的实现。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界、各阶层民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5月,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大批共产党员、革命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汇集于此,使永安成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中心。进步文化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新闻、教育等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出版物之多,作者阵容之大,内容之广,战斗性之强,斗争之激烈,在东南各省独一无二。当年在永安各进步刊物发表作品和出版专著的著名作家、学者,有100多人,其中郭沫若、王亚南等人的一些名著,以及羊枣的军事时事论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38年初,近5000名福建红军游击队员整编为新四军北上,在抗日战场上取得200多次战斗胜利,被誉为“南方的模范队伍”。
习近平同志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出彩且亮点突出,革命旧址等革命文物足以充分证明。福建的革命遗址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又以五四运动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最密集。据现有统计,全省共有革命遗址2502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两类遗址合计有1834处,占革命遗址总数的73%。2021年以来,公布了全省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共登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3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43033件(套),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革命文物无疑是福建最闪耀的红色符号与精神坐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