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物】史迹风云——文化教育建筑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4-12-03 17:16

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

民国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思明区厦门大学内

  

集美学村(卓丽志 摄)

  

集美学村南薰楼(陈伟凯 摄)

  

厦门大学建南楼群(蔡敦农 摄)

  

厦门大学群贤楼(厦门大学 供图)

  

厦门大学芙蓉楼群(蔡敦农 摄)

 

  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陈嘉庚先生兴建的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是研究我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及思明区厦门大学内,分别建于20世纪20至50年代。保存较好和较具代表性的建筑有集美学村的尚忠楼群、允恭楼群、南侨楼群、南薰楼群、科学馆、养正楼,厦门大学的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仿西方古典主义及殖民地的建筑形式,另一种是中西结合形式。

 

安礼逊图书楼

1927年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市鲤城区开元街道培元中学内

  

安礼逊图书楼外观(成冬冬 摄)

  

安礼逊图书楼门楼(成冬冬 摄)

  

安礼逊图书楼“共进大同”匾额(陈锦山 摄)

  

安礼逊图书楼“为国树人”匾额(陈锦山 摄)

  

安礼逊图书楼礼堂大厅礼台(陈锦山 摄)

  

安礼逊图书楼塔楼顶部凌云台为闽南地方传统建筑形式(成冬冬 摄)

 

  安礼逊图书楼建于1927年,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占地面积1246平方米,建筑面积981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门楼、门厅、礼堂、礼台组成。

  门楼平面为长方形、平顶,顶部为晒台,周围浇筑围栏,面承洗石子,占地面积323平方米,建筑面积264.3平方米;门厅共有五层,第一至第四层为西式建筑风格,第五层为中式结构凌云台,总高24.8米,占地面积311平方米,建筑面积236.4平方米;礼堂平面为长方形,屋顶两坡水,前面屋角有交趾陶堆积卷草,混凝土抬梁式梁架,屋面为红瓦,占地面积483平方米,建筑面积384.24平方米;礼台为拱形,边缘有卷草纹饰和泥塑,平顶,占地面积129平方米,建筑面积96.65平方米。

  安礼逊图书楼由民国闽南建筑大师傅维早主持设计,外墙立面采用简化的西洋柱式,塔楼顶部凌云台采用闽南地方传统建筑形式,属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是近代泉州城标志性建筑之一。安礼逊图书楼见证了20世纪侨办教育的辉煌历程和历史变迁,以及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和建筑史的时代变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