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物】史迹风云——名人故居、墓(一)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4-11-19 15:34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德市福鼎市太姥山镇秦屿虎头岗

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演武街

  

福州闽安戍台将士墓群(阮任艺 摄) 

 

  宁德市:

  虎头岗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秦屿村,是清朝统一台湾、戍守台湾最为主要的官兵补给基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抽调烽火营游击王祚昌等参与收复台湾,后按三年兵役制度定期抽调烽火营戍守台湾。部分罹难将士之尸骸运回秦屿集体安葬于虎头岗、圣寿岭,树碑曰“戍台故兵义冢”。

  福州市马尾区:

  清同治甲戌年(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时,随沈葆桢援台御敌阵亡或染瘴疫病死的将士,归葬于亭江镇闽安村。

  漳州市东山县:

  东山戍台官兵墓,俗称“演武亭万福公”,位于东山县铜陵镇演武街东山二中西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主要用来收葬东山岛先民无嗣或无主尸骨,并筑祠坛祭奠其亡灵。明景泰三年(1452年),铜山水寨开始抽丁戍卫澎湖、台湾,先后与入侵该地区的外国列强或海盗进行殊死的斗争。在历次战争中殉难的东山官兵大多将遗骸送来埋葬于此。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师收复台湾,铜山大批青壮年随军东征,殉难者的遗骸陆续迁葬于此。

  清统一台湾后,朝廷从福建沿海各镇协调拨班兵驻戍台澎,据不完全统计,东山先后出戍台澎的班兵有四万余人。官兵殉难后,通常先将其骨殖装进陶瓮,后再移回东山葬于此。

  戍台将士墓群是明清两代戍边将士为保卫台湾而远渡大洋、抛头颅、洒热血、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真实历史见证,其历史沿革清晰,涉台渊源明确,是迄今为止闽台两地军事往来、血气同根、法缘同体最直接的历史反映,也是台湾自古以来隶属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最有力证据。

  

陈化成墓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市思明区金榜山北麓

  

陈化成墓

 

  陈化成墓,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986年进行重修。现存墓园面积700平方米。墓坐西朝东,呈“风”字形结构,三合土砖石构筑,龟形坟丘,两翼置石栏板和栏柱,柱首刻火炬或坐狮。墓碑为花岗岩石质,方首,长2.1米,宽0.96米,厚0.2米,上镌“皇清诰授振威将军赐谥忠愍陈公诰封一品夫人德配曾夫人茔”。墓前方为立于1992年的陈化成半身铜像,下为花岗岩炮台模型。铜像前方竖有始建时的六边形石联柱一对,上联“俎豆馨香荐忠良而易名两字”、下联“粤闽江浙垂功烈而炳节千秋”。

  陈化成(1776—1842年),字业章,号莲峰,同安丙州人,鸦片战争时期抗英民族英雄。1831年任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调任江南提督,驻守上海吴淞炮台,1842年6月,陈化成指挥守军抵抗进犯的英舰,因敌众我寡、孤军无援而壮烈牺牲,灵柩运回厦门安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