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石刻
元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市晋江市罗山街道苏内社区华表山
草庵石刻是世界上仅存的摩尼教主石刻造像,是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和多元社会的重要见证,是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造像为摩尼光佛摩崖造像,镌于元至元五年(1339年)。依崖壁刻圆形浅龛,直径约1.98米,龛内浅浮雕摩尼光佛圣像。圣像高1.52米、宽0.83米,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脸庞圆润,披肩长发,双耳垂肩,双掌叠放腿上,手心朝上。外披无扣博袖宽袍,内衬无领内衣,胸前饰花结垂带。背部周围雕波状毫光,计18条。巧妙利用岩石天然色泽,圣像身呈灰白色,面呈草绿色,手呈粉红色。雕像两侧上方存题记2段,其左云:“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真等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元至元五年戊月四日记”。同时依岩建石室,清代衍为佛寺,民国时期弘一法师驻锡于此,重兴草庵。草庵后山岩原有明代摩尼教信条石刻。
摩尼教系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糅合祅教、基督教和佛教教义创建的世界性宗教,6—7世纪传入中国,约9世纪传入泉州,14世纪后逐渐衰亡。
瑞岩弥勒造像
元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瑞岩山
瑞岩弥勒造像是元代福建佛教石雕艺术佳作,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布袋弥勒佛造像,也是宋元布袋弥勒信仰广泛传播的实证。
造像由邑人吕伯恭等倡首,开凿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完工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造像道法自然,顺应岩石自然形态雕凿,通高9米,宽8.9米,厚8米,其中头部高2.3米,耳长1.3米,嘴阔1.1米。弥勒倚坐姿,右手倚袋扪腹,左手捻珠抚膝,腰间膝下罗汉缠绕,足着草履,身披袈裟,袒胸露脐,体态丰肥,圆头丰颊,大耳垂肩,眉开眼笑,将“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布袋弥勒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该造像与宋代江南地区布袋弥勒造像形式一脉相承,体现了世俗社会的审美情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