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物·神迹探幽】造像(一)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发布时间: 2024-10-31 09:24

清源山石造像群(老君岩造像)

宋至元

第三批、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

 

泉州老君岩造像,是中国最大的道教石雕。

  老君岩造像手部

 

赐恩岩李贽撰题的楹联“不必文章称大士,虽无钟鼓亦观音”。(成冬冬 摄) 

 

赐恩岩白衣观音(成冬冬 摄)

 

赐恩岩寺(成冬冬 摄)

 

明威将军泉州卫指挥佥事李瀚所书的“重兴瑞像岩记”石刻。(成冬冬 摄)

 

瑞像岩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释迦瑞像”立姿。(成冬冬 摄)

  瑞像岩仿木构石室,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成冬冬 摄) 

 

弥陀岩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成冬冬 摄)

 

弥陀岩石室内的佛教石刻(成冬冬 摄) 

 

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成冬冬 摄)

 

弥陀岩的《告功立石碑》,此方193个汉字的元代石碑中,出现在13个简化汉字,在元代碑刻中较为罕见。(成冬冬 摄)

 

千手岩寺(成冬冬 摄)

 

碧霄岩元代藏传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成冬冬 摄)

    千手岩(观音岩)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像及释迦佛像(成冬冬 摄)

 

  清源山石造像群是清源山宗教名山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是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历史见证,老君石造像是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清源山石造像群包括道教的老君岩造像,佛教的赐恩岩、瑞像岩、弥陀岩、千手岩等造像,藏传佛教的碧霄岩造像,共6处、8尊造像。老君岩造像为圆雕坐像,坐北朝南,背靠清源山,俯视鲤城,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赐恩岩为观音石造像,圆雕坐像,北宋元祐年间雕刻,通高3.7米。瑞像岩为释迦牟尼佛摩崖造像,高浮雕立像,凿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高约4米、宽1.5米、厚0.3米,结无畏手印,取法于木刻旃檀瑞像,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仿木石室以护石佛。弥陀岩为阿弥陀佛摩崖造像,高浮雕立像,凿于元代,高约5米、宽2米、厚1.1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崖建石室祀奉,旁有《弥陀岩记》。千手岩为释迦牟尼佛石造像,圆雕坐像,宋代雕刻。碧霄岩为三世佛摩崖造像,高浮雕坐像,凿于元代,主尊释迦牟尼佛高2.55米,左药师、右弥陀各高2.45米,均宽1.63米、厚0.7米,附近有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碧霄岩记》连山碑,是东南少见的藏传佛教风格石造像。

  

西资寺石佛造像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岩峰村卓望山西资寺

  

资岩石佛三尊大石佛是利用山上一堵天然岩石岩石边上凿出的圆雕立像。(成冬冬 摄) 

 

阿弥陀佛像(成冬冬 摄)

 

西资岩寺修建于宋绍兴年间,至今已历千年。(成冬冬 摄)

  大雄宝殿内直立的三尊石佛,阿弥陀佛居中,左旁为观世音菩萨,右方立大势至菩萨。(成冬冬 摄)

 

  资岩石佛三尊大石佛是利用山上一堵天然岩石边造像为西方三圣高浮雕立像。当镌于宋代,部分继承晚唐风格。三尊佛像均跣足立于仰莲座上,莲座下方刻海潮纹,均有圆形头光及卷云纹。主尊阿弥陀佛,身高4.50米,宽1.62米,足下仰莲座高0.95米。胁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距主尊0.75米,各高4米,足下莲座高0.76米。阿弥陀佛头顶螺髻,面部丰满,唇厚颐丰,双耳垂肩,相貌慈和,右袒袈裟,左手当胸掌托莲台,右手前伸作接引状,衣褶纹理简练流畅。观世音菩萨头挽高髻,面椭圆,容端严,耳垂饰花,右手执小净瓶垂于前,左手掂诀当胸,身穿广袖大衣,胸前饰璎珞宝串,袖沿缀花边。大势至菩萨服饰与观世音菩萨同,神态稳重肃穆,左手掂诀下垂,右手上举。佛像前侧还雕有两尊高2.7米的护法神将立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