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夏、商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
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苦寨坑”处。经调查,周边约1平方千米范围内还有10余处同时期同类窑址。考古发掘共揭露9座窑炉遗迹,均为依山掏洞而建的斜坡式龙窑,分火膛、窑室、出烟室3部分,平面呈凸字形。一般斜长2.4—3.5米,宽1—1.3米。出土遗物有印纹陶、原始青瓷和圆形垫饼窑具,其中原始青瓷占比约25%,器形有尊、罐、钵、壶等。灰胎,质地致密。釉色多呈青绿色、青灰色,少量呈青褐色。原始青瓷烧成温度约1000摄氏度,吸水率约10%。陶瓷器装饰采用刻画、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菱格纹、方格纹、直条纹、圆圈纹、篦齿纹、凸棱纹等。碳-14测年代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中原夏商时期。
原始瓷圈足、垫饼、原始瓷灌口沿等瓷器(福建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苦寨坑窑址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烧造原始青瓷的窑址之一,与浙江地区同期窑址分属两个起源与发展体系,因此,苦寨坑窑址对研究我国瓷器起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苦寨坑窑址为解决福建省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和平潭岛等地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原始青瓷器来源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该遗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12月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猫耳山遗址
商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下洋村
猫耳山遗址发现于浦城县仙阳镇西南连绵不断的丘陵中,列入“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共清理密集分布的窑炉9座,其中椭圆形6座,圆形1座,长条形2座,总体保存状况良好。出土罐、豆、盆、釜和盅等以黑衣为主的陶器,此类黑衣陶器在浙江南部、江西东北部和福建北部都有广泛分布。窑址的时代相当于中原的夏商时期,其中的长条形窑经研究确认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龙窑,是中国陶瓷窑业考古的重大发现。猫耳山窑炉对于闽浙赣三省以黑衣陶为特征的区域考古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为龙窑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大线索。同时也彰显了福建这一陶瓷大省悠久的窑业历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