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丘头遗址群
新石器时代至商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潭综合实验区苏平镇红卫村、剑湖村
壳丘头遗址群由壳丘头、东花丘、龟山等史前遗址构成,总面积15万多平方米。
壳丘头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距今6500—6000年;石器以小型梯形锛为主,少量穿孔斧和刀,另有凿、匕、锥等少量骨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器形有釜、罐、盘、豆、碗、壶等,实心和空心的蘑菇状支脚颇具特色。纹饰以拍印麻点纹、压印贝齿纹、戳点纹及多线平行刻画纹最为典型。
东花丘遗址属青铜时代,距今约3500年。发现建筑排列有序的柱洞126个、灰坑14座和陶窑1座。陶质以夹砂陶为大宗,少量泥质陶和硬陶。器表多饰绳纹,少量饰云雷纹和篮纹等。器类有釜、罐、杯等。内涵与福清东张下湾遗址属同一文化类型。
龟山遗址含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两个文化层,距今5000—3300年。发现了分布大面积由夹砂陶片和印纹灰硬陶堆积并伴有一些柱洞的陶片层。夹砂陶片以夹砂灰黑陶为主,少量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少数陶片饰粗绳纹。器形多为釡、罐等器类。印纹硬陶多饰云雷纹、方格纹等,器形有凹底罐、尊、杯等。
壳丘头遗址群为解决福建沿海地区特别是闽江下游新石器晚期和青铜时代过渡时代文化序列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了解海峡两岸史前文化交流、人类迁徙等情况,推动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21年11月18日,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列入国家文物局正式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名单。
昙石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周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
昙石山遗址位于昙石村后孤立的山丘上,现存面积2万平方米,为福建史前时期最重要的贝丘遗址之一。前后经10次发掘,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发现了壕沟、灰沟、灰坑、祭祀坑、陶窑、灶、柱洞等生活和生产遗迹,清理了89座墓葬,出土了包括玉器、石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陶器和原始青瓷器在内的种类丰富的遗物,还有大量动物的骨骼、牙齿和贝壳标本。
遗址时代从距今5500年至2800年前。包含了昙石山下层文化、昙石山文化、黄瓜山文化、黄土仑文化等4种以上考古学文化的内涵,为福建史前文化序列研究确立了一个标尺。其中昙石山文化内涵最丰富,特征最明显,使得该遗址成为福建第一个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地。昙石山遗址对东南沿海地区、海峡两岸和南岛语族的扩散传播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与此同时,昙石山遗址的发掘经历数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员,成为福建考古人才成长的摇篮。2021年10月,昙石山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