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永定上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长方形铁盒木印章
木、铁 玺印符牌
长8.5厘米 高1.5厘米 宽2.9厘米 国家一级文物
古田会议纪念馆 藏
永定上溪南区主要包括城郊、西溪、金砂,是闽西革命先驱共产党人张鼎丞同志的家乡。1928年6月,张鼎丞同志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金砂暴动,随后,暴动武装围攻县城,组建了闽西最早的红军营,分兵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8月,溪南人民建立了闽西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这标志着溪南区武装割据的正式形成,溪南区成为全省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
1929年春,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进入闽西,消灭了闽西的反动武装。闽西掀起了全面暴动的革命热潮。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也扩充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即上溪南苏维埃政府,在此后的风风雨雨的斗争中,一直坚持到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才被迫停止活动。尽管苏维埃政府停止了活动,但上溪南人民始终没有屈服于强敌的摧残和迫害,依然高举斗争旗帜,赢得了“红旗不倒”之乡的美誉,一直成为闽西革命活动中心之一。
印章,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行使权利的依据。上溪南人民武装推翻当地的反动统治之后,使用这枚小小的印章,废除了反动派压迫和剥削的旧制度、旧法令,代之以保障人民权利和利益的新制度、新法令。
1929年3月红四军在长汀首次统一的全套军装
棉麻纤维 织绣
帽围75厘米 帽高3厘米 帽檐4.5厘米
领围28厘米 袖长47厘米 衣长64厘米
腰围50.5厘米 裤长64厘米
织巾袋长137厘米 织巾宽10厘米 国家二级文物
古田会议纪念馆 藏
这套简朴的军装,就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第一套正规军装,于1929年3月在福建长汀被设计并制作出来。上衣为中山装式,有两个上贴口袋,领口佩缀红领章;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军帽为八角帽,缀有布质红五角星帽徽。
为打破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1929年春,朱德、毛泽东、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在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紧密配合下,红军经过半年艰苦转战,成功开辟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当年,由于经济困难且长期处于战争环境之中,红四军服装各式各样、形形色色,大部分战士的服装相当破旧,急需更换补充。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便于行军作战和内部管理,朱德、毛泽东、陈毅等红四军主要领导人决定拿出一部分军饷,制作4000套军装。
红四军战士们穿上统一的新军装后,军容军貌焕然一新,军威大振。红军战士们在长汀县城南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整齐威武的军容,接受了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的检阅。
“一颗红星头上戴,二面红旗领子绣。”从此,红四军战士们穿着这套军装,开始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1929年7月红四军政治部编印《浪花》创刊号(第一期)
纸 文件、宣传品
长56厘米 宽39厘米 国家二级文物
古田会议纪念馆 藏
这张报纸是1929年7月27日红四军政治部编印的《浪花》创刊号(第一期),也是我军最早创办的第一份铅印军报。
1929年,为配合红四军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扩大政治影响,红四军政治部创办《浪花》报。1929年7月27日,《浪花》创刊号(第一期)在闽西正式出版。这份军报为黑色单面铅印,四开二版,创刊号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
《浪花》很快成为当时红四军宣传战绩、发动群众、揭露和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作为现存正式出版的最早的人民军队铅印军报,它在党的新闻报刊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85年7月,这份见证我军光辉历史的《浪花》报,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双洋镇(原宁洋县城)一座土地庙的内墙上被发现。因报纸与土墙牢牢粘在一起,根据当时的条件,为保存它的原始样报,古田会议纪念馆工作人员把它与土墙一起切割下来,运回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