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窑黑釉瓷盏
瓷 瓷器
国家一级文物
南平市建阳区博物馆 藏
该盏束口,弧腹,圈足浅挖,修足规整。下腹部尽足处旋削一周,胎色铁黑,胎质坚硬,釉色漆黑,釉面光亮,施釉至下腹部近底,口沿釉较薄,呈灰褐色,腹下部有积釉。整体造型敦厚古朴,线条流畅自然,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古意焕然的感觉。
从生产技术角度而言,烧纯黑釉要高温且要求窑内完全呈现无氧气氛。由于烧造瓷器的窑炉是龙窑,气密性不佳,很容易流入空气,因此要烧制纯黑釉是非常困难的。高难度的烧制技艺,不仅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体现出建盏的艺术价值。
宋黑釉描金“寿山福海”瓷盏
瓷 瓷器
国家一级文物
武夷山市博物馆 藏
该盏侈口,尖唇,斜腹,圈足。灰白胎,黑釉,釉不及底。器内留有描金的痕迹,等距分布绘有“福寿东海”4字,字旁以条纹填饰。该器采用拉坯、上釉、高温煅烧、描金、低温煅烧等技法。
武夷山遇林亭窑口生产。
遇林亭窑位于南平市武夷山星村镇北约4公里处,面积近60000平方米,在发掘地段内,清理了宋代两座半地平焰斜面龙窑,其中一座长73.2米,另一座长达113.1米,两座窑基宽均为2米。此外,还发现了一批石构淘洗池、水井、排水沟、古路段、工棚基址等瓷器作坊遗迹,出土大量宋代黑釉、青釉瓷器及窑具标本,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描金、银彩”的黑釉瓷碗,在福建同类窑址中尚属首次发现,在国内传世品中极为罕见。也有少量的盘、碟、罐、灯盏一类生活用品。该窑址反映了宋代武夷山手工业的高度发达和经济的空前繁荣。
宋建阳窑黑釉酱斑碗
瓷 瓷器
国家一级文物
福建博物院 藏
该碗束口,沿外撇,内沿下有一道凸边,斜腹,圈足,内壁施黑釉酱色鹧鸪斑,外壁施黑釉,近底以下露褐胎,质地坚硬。
建窑以今天福建省建阳为代表,窑址在建阳水吉镇,以产黑瓷而著称。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
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字样。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盏。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黑釉盏的特征: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釉面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及“鹧鸪斑”等有名的品种。目前日本所藏的几种闻名世界国宝级的“曜变”天目盏,就是建窑的产品。
黑釉盏以铁结晶形成的斑纹为饰,呈条状晶纹的称兔毫,有黄、白两色,故又有金兔毫、银兔毫、玉毫、兔斑等别称,也有呈油滴结晶状,宋人称鹧鸪斑。铁结晶呈油珠状的称为油滴,更有少数窑变花釉,在不规整的油滴周围出现窑变蓝色,尤为珍贵。
南宋—元茶洋窑黑釉兔毫瓷盏
瓷 瓷器
国家三级文物
南平市博物馆 藏
该盏为南平市延平区茶洋窑出产的产品。束口,斜腹下收,施黑釉,黑中略泛紫,器身内外壁呈现兔毫纹,腹底垂釉,腹以下露灰白胎、浅圈足。
茶洋窑的茶盏主要是仿烧建窑的束口盏和敛口盏,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在施釉方面,延续了建盏的露胎风格,不过施釉线一般不齐,釉层相对建盏较薄,部分产品有聚釉现象,偶见釉滴珠。与建窑兔毫盏相比,茶洋窑的兔毫通常较细,且底色多泛紫或蓝。
在成型工艺上,茶洋窑茶盏的腹壁底部常常带有明显的轮旋痕,圈足较矮,一般不甚规整,挖足较浅,部分产品仅略作浅凹,接近实心足底。
茶洋窑的多数束口盏,盏腹外壁的底部,会切削成齐直台面,与圈足呈直角相连,俗称“平肩”,平肩是茶洋窑黑釉茶盏的重要特征。
茶洋窑黑釉盏所用瓷土含铁量比建盏低,胎体多呈灰白或灰色,胎骨细腻紧密,也有部分灰胎、灰黑胎,胎骨显得粗松,有些产品胎体内层有裂隙或砂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