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村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于1958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经过60多年的考古勘探与重点发掘,发现城墙、城门、宫殿、作坊、墓葬等遗迹,出土陶器、砖瓦、铁器、铜器等大量文物。
城村汉城遗址
这一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南方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城址,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1996年,该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作为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主要项目,入列《世界遗产名录》;2022年,正式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泥质灰硬陶 砖瓦
周长52.8厘米 直径16.3厘米 外厚2.5厘米 內厚1.3厘米
国家二级文物
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 藏
该器于城村汉城遗址出土,为三块粘接,正面沿部少量破损,扁圆形,窄沿,沿旁一圈弦纹,当心凸起圆泡,正面左侧为“岁”字,右侧为“万”字,字局部残破,上部为云树纹,背部素面。背面多处破损,现破损处皆为石膏修复。
这件“万岁”瓦当,保存较完整,当面“万岁”铭文篆书体苍劲富丽,云纹及箭镞形树纹构图极具特色,是西汉时期闽越国遗址出土瓦当中的精品。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泥质灰硬陶 陶器
香薰体周长31.5厘米 足径6.2厘米
口径8.75厘米 厚0.55厘米
香薰盖周长33厘米 口径9.99厘米
整体通高7.9厘米 重204.3克
国家二级文物
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 藏
该器体由盖与豆形器身上下套合组成。盖侈口,折肩,盖面微弧,盖顶捏贴鸟形钮,钮盘有一小圆饼状泥团似意鸟蛋。盖面分内外两区,饰三角圆形镂孔,并刻画复线“V”字相连,钮盘饰云雷纹。器身子母口,折腹矮圈足。腹上部装饰连续对角线菱形纹。福建省武夷山城村新亭园M2出土。
此器造型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楚越地区,是南方民族生活中品茶休憩时用于驱除蚊虫、清新空气的熏香用器。其香料多为异域输入,与当时海外贸易密切相关。
西汉时期浦城是闽越国经济政治的中心。
1982年在浦城县城关仙楼山东南部的基建工地发现包括匏壶、弦纹双耳罐、敛口钵和纺轮等汉代典型器物的西汉时期闽越国墓葬遗存;2003年,临江镇锦城村发现一处聚落布局较为完整的西汉闽越国重要遗址。2018年,在城关的龙头山遗址首次发现墓向朝北的闽越国高等级墓葬及墓上建筑,并首次在闽越国墓葬中发现随葬金属器、玉剑首和玉剑璏(zhì,用来佩戴和稳固剑体的工具)。这些珍贵文物极大地丰富了闽越国的历史遗存,对推动秦汉时期闽越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泥质灰硬陶 陶器
腹围48厘米 口径3.58厘米 底径10.62厘米
高16.67厘米 厚度0.3厘米 重890克
国家二级文物
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 藏
这件西汉闽越国陶匏壶出土于福建省浦城锦城村金鸡山M1。泥质灰硬陶,夹少量粗沙粒。匏瓜形,小口、粗短颈、溜肩、圆腹、平底。卷曲形双耳,肩腹部装饰指甲纹、锥点纹、弦纹。底部留有旋坯纹痕迹。该器纹饰精美,造型别致,是西汉时期闽越族流行的生活器皿,为同类器型中的精品。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泥质灰硬陶 陶器
口径23厘米 底径24厘米 高33厘米 腹径34厘米
国家一级文物
浦城县博物馆 藏
该器圆唇,敛口,沿外折,圆鼓腹,平底。肩附双扁条竖形耳,通体拍印方格纹。20世纪90年代出土于浦城县仙阳镇仙阳村核威工业建设工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重点网站
-
全国各省区市文物部门网站
-
全省文博单位
-
其他链接